2010年12月27日星期一
第二届儿童阅读营
营会结束好几天,如果不把脑子里的东西整理一番写出来,用不了多久它就会像写在沙地的字一样,留不下来。参加第二届儿童阅读营对我来说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,因为我从来没有错过我们办的任何一个营会。在集训的第一天,营长问大家为什么来参加这个营会,我的答案是延续第一届阅读营的学习,也想看看这一次的构思与计划在落实下来时有什么效果。营会结束了,我想也应该就自己参加营会的目的,做一些记录。
第一届阅读营的时候,我是带组的爱心姐姐。这一次,我则选择了进入秘书处。会有这样的选择是因为我对听故事很感兴趣,想要聆听营员们分享故事。虽然,最后我并没有担任“我要听故事”的“元老”,但是我在问卷考验处也获益良多。
据我了解,营长要设立问卷考验处的目的,除了快速又方便地确认营员们的确读过一本书之外,也用以帮助营员建立信心,让他们在分享故事环节没有这么压力。我对这说法一直保持怀疑,所以在营会期间特别留意这点。营员们在接受问卷考验时,百态显露。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些营员让我批改问卷时,总会捏着手,皱着眉。当我一声“过关”,他们立刻举手欢呼,或者深深地呼出一口气,有趣极了!不知这一种情景是不是只有在问卷考验处才会出现?我注意过一些从问卷考验处走到“我要听故事”的孩子,他们说故事的样子都很从容,倒没有答问卷时的紧张。或许,问卷考验是能够帮助营员建立信心,减轻他们分享故事的压力。
营会开始的第一天,我意识到自己待人处事的态度有时很过分。由于问卷考验在开始运作时面临供不应求的情况,我过于“投入”扮演秘书处组长的角色,结果让一些同伴,尤其是芊有难受了。感谢真心的朋友愿意指出我的弱点,我会努力改正的。
检讨会的时候,好些同伴对“奖励阅读模式”提了一些忧虑,担心孩子会在这个模式以下变得功利。我知道这个模式来自吉姆•崔利斯在《朗读手册》里提到的“奖励阅读计划”。我没看过这本书,但听过营长解释。我认同的是好书的魅力能够胜过奖励的诱惑。我在营会见过一个例子(短短四天就有这样的例子,我相信它不会是个案)。有个营员来答问卷时问我罗尔德达尔的书还有哪些(当时他手上正拿着《魔法手指》),我给他做了介绍后,他表示想立刻借阅。但是分数晋级比赛就要结束了,我故意试探他:“可是这是没有算分的。”他爽快地回答:“不要紧。”我相信所有的孩子只要遇到自己喜欢的好书,不管一开始翻书时的动机是什么,最后都会被书本自身的魅力所征服。
最后,我想说第二届阅读营虽然重在“研究“,但是它和第一届阅读营仍然是一样的,一样是在孩子群中播下阅读的种子,一样是给机会孩子们接触好书,一样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。
2010年11月25日星期四
2010年6月15日星期二
cheesecake and ice-cream
假期在家,闲来无事,我又闹了闹厨房,做了两样吃的。
第一个是cheesecake
制作过程我有一点懒得说了,总之成果是——失败
怎么个失败法呢?就是cheesecake变成了cheese “ice-cream”
拿出来放一会儿就会融化的那种,更堪的是味道还真的挺像雪糕的说。
这样的失败我有点承受不起,因为制作这个cheesecake"的材料,成本要RM30++
天啊~~~ 我好心疼……
不过,失败乃成功之母,明天会更好。(不过,我有哪次是成功的呢?好像没有过)
第二个就是 ice-cream
会做雪糕是因为我为了做cheesecake买了一大罐whipped cream
不想浪费,所以就上网找了最最简单的雪糕制作方法。
真的很简单:
一杯whippedcream
一杯水果容
1/3杯炼奶
whipped cream 打发后把水果容和炼奶加进去搅拌就大功告成了耶!
之后放进冰箱的冷冻室,冰冻约45分钟就拿出来搅拌,重复一两次,然后冰冻最少6小时就行了。
我照做了,还好出来的成果还有一点雪糕样。
不过我哥哥说那是不伦不类的东西,因为雪糕不像雪糕,冰淇淋不像冰淇淋。
我说介于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好?:P
我要求很低,能下咽就好,哇咔咔
第一个是cheesecake
制作过程我有一点懒得说了,总之成果是——失败
怎么个失败法呢?就是cheesecake变成了cheese “ice-cream”
拿出来放一会儿就会融化的那种,更堪的是味道还真的挺像雪糕的说。
这样的失败我有点承受不起,因为制作这个cheesecake"的材料,成本要RM30++
天啊~~~ 我好心疼……
不过,失败乃成功之母,明天会更好。(不过,我有哪次是成功的呢?好像没有过)
第二个就是 ice-cream
会做雪糕是因为我为了做cheesecake买了一大罐whipped cream
不想浪费,所以就上网找了最最简单的雪糕制作方法。
真的很简单:
一杯whippedcream
一杯水果容
1/3杯炼奶
whipped cream 打发后把水果容和炼奶加进去搅拌就大功告成了耶!
之后放进冰箱的冷冻室,冰冻约45分钟就拿出来搅拌,重复一两次,然后冰冻最少6小时就行了。
我照做了,还好出来的成果还有一点雪糕样。
不过我哥哥说那是不伦不类的东西,因为雪糕不像雪糕,冰淇淋不像冰淇淋。
我说介于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好?:P
我要求很低,能下咽就好,哇咔咔
2010年4月25日星期日
第十一周反思报告
这是个身心疲惫的一周。我失声了,头脑一直处于空白的状态,该做的工夫很多,可是我总提不起劲来,结果做了许多敷衍塞责的事。
星期一给讲师和导师视察教学后,我就开始喉咙痛。星期三的时候,我更严重到差点儿发不出声音来了。星期四,体育讲师来视察我上课时,我的声量很小,只能和 学生比手划脚,结果大家可想而知。 在这失声的几天里,我发现自己开始对实习觉得疲累不堪了。每天要写的反思、教案,还有要做的教具,我都一拖再拖,非得等到最后一分钟,我才不情愿地完成工 作。就这样我“颓废”了几天。
在这几天里,也由于失声的关系,我深深地体会到“声音”对教师的重要性。上课的时候,由于发不出声音来,我必须请学生帮忙转达,间中可闹了不少笑话。也正 因如此,教学过程频频出状况,我才发现,如果平时训练好让学生主动学习,教师从旁辅助,那教师就算失声也不会影响太大的。现在的我有点害怕,因为已经过了 很多天,但是声音还是有点沙哑,不知道会不会永远这样……
星期六,我和寒雨交换班级教学。我又重新振作起来了。寒雨班的学生语文基础比较弱,纪律也有些问题,所以她的课常常因为学生的问题而无法好好进行。我和她 交换班,希望彼此都有不同的体验和学习。第一次进四黄班,学生不太认识我,所以都不敢轻举妄动,因此我的教学还进行得相当顺利。我给他们上了一堂阅读课, 课文是《山》。针对他们的语文程度和学习习惯,我用画图的方法和他们一起初步理解这篇诗歌,大家跟着诗歌的表面意思,画成图画。我们一边画,一边理解诗歌 的内容和生字新词。
我觉得这堂课是上得不错的,从学生的反应和画作,看出来他们都有所学习,但是我也察觉了自己在初步理解课上的一大弱点。讲师曾经告诉我,我在带出词语后的 解释不够,没有反复强调是不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。星期六的那堂课,我又犯了同样的错误。这样的教学是很危险的,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不佳,学习就变得很 表面了。我必须慎重看待这一点,作出改善。
实习的日子就要结束了,最后一个星期,大家一起好好把握吧!
2010年4月18日星期日
第十周反思报告:说话课的风波
对自己说过,说话教学我一定会再尝试进行,而且要做的比之前更好,所以我在这一周实行了。之前那堂说话教学上得不好,是因为教师无法成功创设有效的情境, 学生无法投入真情实感讨论,结果造成师生都很被动,只想快快完成任务而已。 这一次,吸取教训,我在上过《连环画》这篇议论文后,给学生们进行了一场“考试对学生是否有害”的讨论会。
一踏入课室,我就向学生们宣布本课要进行的活动是“考试”,学生们当下就喧哗了。我便与学生讨论起来,请他们谈一谈对考试的感想,并顺势提出了这道问题: 考试对学生是否有害?学生们个个有话要说,我就发下了一张问卷,请他们在问卷中发表自己的立场,说一说自己的看法。之后,大家根据自己的立场分成了两组, 一组是“考试对学生有害”,一组是“考试对学生无害”。本来我以为会出现一边人多一边人少的情况,没想到两方的人数却是相当平均的。仔细一看,我发现大部 分的优秀生都站在“考试对学生有害”那方,反之好些后进生都站在“考试对学生无害”那边。事后,我一直在想,或许优秀生正因为成绩优秀,太多人对他们寄予 厚望了,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,所以他们对考试更感厌恶。反之,后进生学业平平,家人和学校不会给予太多期待,所以他们反倒觉得考试没 什么。
大家各有立场后,我们的讨论会就开始了。首先,学生们在小组里根据立场列出论据,然后发表。这个环节不是很理想,因为大家都被限制了,十分拘谨。之后,我 们就进入交流环节,请一方就对方的论点提出问题,互相交流。由于说话变得自由了,大家开始踊跃发言,你一言我一语,各有各的坚持。课堂里的“温度”顿时急 速上升,大家的反应都很热烈。但是温度太高也不是一件好事,因为说理不成就会变成吵架,他们的交流环节差一点就要让课室“爆炸”了。我的存在也一度被他们 忽视,但是还好一切尚在掌控之中。
之后所剩的时间也不多了,我在安顿好大家的情绪后,铃声就响了。其实,当时候最需要的就是教师的分析和总评。但是,我太慌张,草草结束了那堂课。没想到学 生们认定了这是一场未结束的“战斗”,结果火药味一直存留在课室里,事后还掀起了一场小风波。
这堂课后的第二天,不少学生一直前来向我报告,大家对讨论会还有意见。我曾经在课堂结束前告诉他们,如果讨论后觉得对方有理是可以更换自己的立场的。结果 我还接到了不少“跳槽”的报告。为了平息大家的不满,我只好又花了一节课让他们再进行讨论并总结,但是火药味太重了,我结束了讨论,对他们训话。我知道这 一席话对于这一堂课和这一次的风波是尤其重要的,是个晓之以理的大好机会。学生们都五年级了,是能够接受说理的,但是当时的我却又一次搞砸了这一大好机 会,我的表达能力真有够弱,当时的词不达意、语无伦次,可能让好些学生对我的话摸不着头脑了。
尽管如此,很高兴的是学生们告诉我,他们很喜欢这堂说话课,他们说从来都没有试过这么痛快地讨论,要我一定要再办这样的活动。我想这就是黄讲师说的吧: “如果讨论时,师生都争取到主动权,将是很乐的。因为学生真的有话要告诉老师,老师不但喜欢听,也有很多话要告诉学生。”
2010年4月10日星期六
第九周反思报告:我要勇于尝试,用心反思
光阴似箭,没想到这么快我就要说“还剩三个星期而已”,实习日子是越来越短了。这一周,我上了一堂作文课和两堂阅读课,课文是一篇议论文——《连环画》。 这三堂课对我来说都是新尝试,因为是我第一次进行全篇作文教学和议论文阅读教学。
说一说那堂“写人”的作文课吧!构思教学的时候,我设想学生们都应该对“写人”不陌生的,应该都懂得描述人物外貌,所以我就把重点放在“以事写人”,让学 生能够通过对事件的完整描述,突出笔下人物的某一品格。本来我打算做片段教学就足够了,但是想想五年级学生已经不小了,如果一直停留在“片段”作文,似乎 有些说不过去,于是就改变了主意。
想和做有时候就会出现差异,而这些差异就是最好的说明,说明自己的执行能力还有需要调整改善的地方。本来打算引导学生去想自己熟悉的那个人物 最为突出的品格,结果却把学生引向讲述人物的性格,更糟的是我连给学生理清“熟悉的人”的概念也没有做好。品格与性格是不同的,我把它们混为一谈,结果学 生在课上大都在讲述同学的性格,如胆小。讲师后来告诉我,这是续貂之作。隔天,学生交上来的作文也证明了这一点,因为大部分学生的作文都达不到要求。我几 乎没有收到几篇是属于完整的作文。好多位都只写了一小段,要不就是完全不符合我提出的写作要求。
无疑,这一堂课是失败的。我想最大的原因是我的教学没有给予学生具体的“以事写人”的方法。除此之外,它比较像一堂片段训练的课,而我却要求学生自行写成 一篇完整的作文……为了补救,我将竭尽所能上好下周的作文讲评课。
作文讲评课也是我第一次的尝试。学习从尝试开始,从反思中进步,我相信自己能做好的。
2010年4月3日星期六
第八周反思报告:不知如何是好
这个星期,我过得特别沮丧。不知怎么,没有一堂课是我上得有成就感的,连我平时最有信心的阅读教学亦是如此。我感觉到自己一直在牵着他们走,班上的学习气 氛实在太被动了!不管是集体上课还是小组活动,踊跃的永远只有那几位同学,其他的总是特别安静,或者心不在焉……
仔细观察,我发现自己依然没有把学生程度差异的问题处理好。虽然分组活动是能够把不同程度的学生放在一起互相学习了,但是还是有好几位后进生完全无法融入 小组活动之中,他们觉得无事可做、事不关己,听话的就坐在位子上默不出声,调皮一点的就一直走过位了。我知道利用小组分数还是可以在某一些时候把不合作的 学生“拉”回组别里,但是这其实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。他们在小组里终究是那位不出声、不动手、不参与的“乘客”。
这个问题,让我很苦恼。是不是我安排的任务不适合后进生?还是他们打从心底就没有兴趣去参与?小组协作学习,是我当初想要尝试做到的,但是如今我好像只办 到了表面功夫,真正的精髓在哪里呢?周五,去看光宏上课,我看到了真实的小组协作学习。他在课上首次运用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语音教学,三年级的学生也 有程度上的差异,但是在这堂课上大家都能积极参与,每一位都有所学习。我看到的是他给的任务不但程度好的学生能够完成,而且程度弱的也能应付。大家都有自 己的任务要完成,在小组里互相帮忙,多么有意思!
他的课让我意识到自己已经忽略了后进生,表面上他们是进入了小组,但是事实呢?我该如何是好呢?“先让少部分人富起来”,这句话我是相信的,但是在少部分 的人富起来的当儿,我们又该怎么确保穷人不会更穷呢?这个疑问一直纠缠着我,我不知道可以怎么办……
订阅:
博文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