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2月27日星期一

第二届儿童阅读营




营会结束好几天,如果不把脑子里的东西整理一番写出来,用不了多久它就会像写在沙地的字一样,留不下来。参加第二届儿童阅读营对我来说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,因为我从来没有错过我们办的任何一个营会。在集训的第一天,营长问大家为什么来参加这个营会,我的答案是延续第一届阅读营的学习,也想看看这一次的构思与计划在落实下来时有什么效果。营会结束了,我想也应该就自己参加营会的目的,做一些记录。

第一届阅读营的时候,我是带组的爱心姐姐。这一次,我则选择了进入秘书处。会有这样的选择是因为我对听故事很感兴趣,想要聆听营员们分享故事。虽然,最后我并没有担任“我要听故事”的“元老”,但是我在问卷考验处也获益良多。

据我了解,营长要设立问卷考验处的目的,除了快速又方便地确认营员们的确读过一本书之外,也用以帮助营员建立信心,让他们在分享故事环节没有这么压力。我对这说法一直保持怀疑,所以在营会期间特别留意这点。营员们在接受问卷考验时,百态显露。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些营员让我批改问卷时,总会捏着手,皱着眉。当我一声“过关”,他们立刻举手欢呼,或者深深地呼出一口气,有趣极了!不知这一种情景是不是只有在问卷考验处才会出现?我注意过一些从问卷考验处走到“我要听故事”的孩子,他们说故事的样子都很从容,倒没有答问卷时的紧张。或许,问卷考验是能够帮助营员建立信心,减轻他们分享故事的压力。

营会开始的第一天,我意识到自己待人处事的态度有时很过分。由于问卷考验在开始运作时面临供不应求的情况,我过于“投入”扮演秘书处组长的角色,结果让一些同伴,尤其是芊有难受了。感谢真心的朋友愿意指出我的弱点,我会努力改正的。

检讨会的时候,好些同伴对“奖励阅读模式”提了一些忧虑,担心孩子会在这个模式以下变得功利。我知道这个模式来自吉姆•崔利斯在《朗读手册》里提到的“奖励阅读计划”。我没看过这本书,但听过营长解释。我认同的是好书的魅力能够胜过奖励的诱惑。我在营会见过一个例子(短短四天就有这样的例子,我相信它不会是个案)。有个营员来答问卷时问我罗尔德达尔的书还有哪些(当时他手上正拿着《魔法手指》),我给他做了介绍后,他表示想立刻借阅。但是分数晋级比赛就要结束了,我故意试探他:“可是这是没有算分的。”他爽快地回答:“不要紧。”我相信所有的孩子只要遇到自己喜欢的好书,不管一开始翻书时的动机是什么,最后都会被书本自身的魅力所征服。

最后,我想说第二届阅读营虽然重在“研究“,但是它和第一届阅读营仍然是一样的,一样是在孩子群中播下阅读的种子,一样是给机会孩子们接触好书,一样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